欢迎进入汝阳县中等专业学校!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地址:洛阳市汝阳县杜康大道229号
电话:0379-68214579
电话:0379-68030666
邮箱:ryxzdzyxx@163.com
微信:

未分类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未分类 »

应急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点击:5,386次时间:2024-5-17

应急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20902

目录

一、 专业名称及代码

二、 入学要求

三、 修业年限

四、 职业面向:

(一) 就业  应急救援技术专业职业面向表

(二) 升学

五、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 培养目标

(二) 培养规格

六、 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 公共基础课程

(二) 专业(技能)课程

(三) 认识实习

(四) 岗位实习

七、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 基本要求

(二)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及教学学时比例表

八、 实施保障

(一) 教学设计

(二) 教学设施

(三) 教学方法

(四) 教学评价

(五) 教学内容补充与更新

(六) 师资配备

(七) 教学管理

九、 毕业要求

十、 附录

应急救援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应急救援技术

专业代码:620902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修业年限为三年 

四、职业面向

(一)就业  应急救援技术专业职业面向表

专业大类安全类专业大类代码62
序号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1消防设施操作员应急救援通用技能鉴定、消防设施操作员等
2消防施工与评测
3消防救援
4安全工程师
5安全管理员
6安全负责人

(二)升学

在继续升学深造方面,面向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招生的高校专科专业有37个、本科专业有6个,现列举部分如下:

1.对口升学高职高专类可以报考的专业及代码:

420504 矿山机电与智能装备;

430105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460101 机械设计与制造;

460104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460114 特种加工技术;

460118 机械装备制造技术;

460203 电机与电器技术;

460303 智能控制技术;

460201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等。

2.对口升学本科类可以报考的专业及代码: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211T 机电技术教育;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260102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职业教育本科专业)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技并修,适应一带一路发展需求,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需要,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掌握应急管理、应急救援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能从事城市救援、消防功能技术、事故抢险救援和救援指挥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职业素养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服务社会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具有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身体,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具备应对挫折、合作与竞争、融入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树立劳动光荣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实践能力;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具有节能环保和遵守消防器材操作规程的意识,遵守职业岗位规范;具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

2.能力要求
理解和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识别和分析各类危险有害因素的能力;

(3)具备在不同环境下正常开展救援工作的能力;
(4)具备较好的资源整合和现场应变能力;
(5)具有良好的应对危险和复杂环境的心理素质;
(6)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推展训练能力。
3.知识结构
(1)体能训练
(2)事故应急与救援技能
(3)应急救援装备使用
(4)应急演练
(5)城市危机处理
(6)散打格斗
(7)在矿业、消防队、机械制造等企业进行实习
(8)取得与本专业工种相关的1–2本职业资格证书。
4.思政要求
(1)了解伟大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两个维护”;
(2)了解我国应急救援技术专业发展现状,认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坚定“四个自信”。
(3)了解应急救援专业在国家基础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物理、化学为必修课程,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为限定选修课。学生须修完必修课程内容和限定性选修内容,修满规定学分。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
强化课程思政。要强化任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每门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一)公共基础课程
序 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 学时
1

心理健康 与职业生 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 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 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
创业创造条件。
36
2
职业道德 与法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治教学 大纲》开设,并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36
3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 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引导学生认同我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 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36
4 哲学与
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 开设,并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6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高中的语文基础知识,具有正 确使用汉语文字的能力和自学分析能力,培养常用公文、事务文书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80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通过常用函数及图象、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空间图形、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圆锥曲线等有关应用数学的讲授,使学生学会数学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 180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和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80
8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 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信 息素养和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意识,为其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8
9 体育与
健 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 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以身体练习 为主要手段, 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 门学科中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 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18
10 公共艺术 (音乐/ 美术) 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融合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衔接九年义务教有阶段的相关艺术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审美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

18

11

历史 历史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优秀文化传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36

12

物理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开设,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 认识物理对科技进步,对文化、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生产和 现代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 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18

13

化学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 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指导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实 践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协作 互助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 验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和对信 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

18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
序 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课程主要内容 总 学 时 数

1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使学生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应急救援中的专业术语有个初步认知; 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的功能,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能力评价与持续改进等内容。

108

2

应急救援装备
旨在让救援人员做到会选择、会使用、会维护、会排除故障,充分发挥应急装备的应急救援保障作用 对应急救援装备的作用、分类、体系进行了概述,从功能、结构、使用、维护等方面对现代预测预警、个体防护(头部保护、眼面部防护、呼吸器官防护、听觉器官防护、躯干防护、足部防护、手部防护、皮肤防护、坠落防护等)、通信信息、灭火、化工救援等应急救援装备进行了详细介绍。

126

3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演练

旨在让学生做到会根据不同的现场事故情况,进行预案的撰写 应急救援的作用、分类;危险化学品有哪些;应急演练的评估等

108

4

应急救援法律法规
学生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后期工作及救援过程中不跨越红线,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及他人。 应急救援法治建设;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性文件;

126

5

现代应急管理技术与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懂得利用先进技术的重要 性,要求做到避免发生事故,减少事故、遇到事故能够快速做出判断,并保证人身的安全。 检测与监测技术;事故分析技术;通信技术;决策支持系统等。

108

6

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 了解、理解、熟悉并 掌握消防设施的运行、操作和维修,并在实际运用 中学会查阅标准,养成查阅标准的良好习惯。 消防工作的性质及工作方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本知识;应急疏散与逃生;

162

7

消防安全与救援知识
要求学生能清晰的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提高学生及后期工作的消防救援能力 火灾与爆炸基础知识;消防安全管理与应急;火灾扑救;火灾预防与控制;

144

3.专业(技能)课程
序 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课程主要内容 总 学 时 数
1 消防演练 提高学生对火灾的认识,认识到火灾的危害之大,并通过日常训练时刻检查自己身边的消防隐患和漏洞。 水带的使用;消防车的应用;水带的铺设;灭火器的使用;消防设备的认识; 144
2 军事演练 完全军事化练习,为学生后期入伍做准备,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擒敌拳;队列训练;负重训练; 108
3 应急救护常识实训 要求每位学生需熟练掌握日常急救常识 包扎、心肺复苏、紧急止血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复原体位 72

4.专业(选修)课程

序 号 课程名称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总学时数
1 生命安全与救援 课程将教你如何应对危机突发事件,正确掌握基本生存、自救和救助技能,知晓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与处置方法。 72
2 应急救护 在《应急救护》课上,老师以真实案例生动讲授《救护员》教材的专业知识点,并借助人体模型等丰富教具现场示范正确操作方法,为学生操作展示了呼吸道异物清理、开放气道、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复原体位等技能,使急救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在具体真实操作中,加强了学生对急救方法的理解与感悟。学院邀请莆田市红十字会万康应急救护培训中心李圆婷等几位讲师,进行现场教学。讲师在课堂上开展AED使用及心肺复苏术正确的急救操作流程,并一对一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 72

(三)认识实习。第5学期总共20周的教学时间,其中4周用于学生开展认识实习。通过认识实习,增强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培育沟通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为学生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参加顶岗实习、毕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岗位实习。第5学期其中16周、第6学期其中4周,用于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训实习。岗位实习一般按每周4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在岗位实习时,学校和实习单位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评价标准,组织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并保证学生岗位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1.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周学时一般为2学时,岗位实习按每周40学时安排,3年理论学时总数1388学时,实践学时38周计1894学时,总计3282学时,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
2.学校实行学分制,每16个学时为1学分,3年总学分不少于200学分。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专业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3.课程设置中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约为10%。

(二)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及教学学时比例表

表一: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学年 学期 课程教学(不含入学教育与考试考核) 入学教育与军训 认识实习 岗位实习 考试考核 总计
一 1 18 1 1 20
2
18 1 20
二 3 18
1 20
4 18
1 20
三 5 0 20 0 20
6 14 4 2 20
总计 86 1 20 4 6 120

表二:教学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

课程类别 学时数 占总学时比例 (%) 学分数 占总学分比例 (%)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810 35% 50.5 35%
专业必修课 1278 55% 81 55%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90 4% 6 4%
专业选修课
144
6%
9
6%
合计 2322 100% 146.5 100%
理论教学
1388
42%
87
42%

实践
教学 校内实训 934 28% 58 58%
认识实习
480
15%
30
跟岗实习
480
15%
30
合 计 3282 100% 205 100%
八、实施保障
学校注重本专业建设,主要从教学实施、教学设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师资配备、教师培养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给予保障:
(一)教学设计
学校在制定实施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应按照本标准提出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课程明确主要教学内容,设计训练项目,明确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加强案例、素材等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
(二)教学设施
1.教室要求
根据教学需要,学校设置普通教室及各种专业课室。普通教室内的设施包括课桌椅、黑板、讲台、多媒体终端、网络接口等,后墙设展示板、储物柜,教室内采光良好,配备符合环保要求的灯具,室内布置合理、整洁、规范,符合国家级定点考场试室要求;专业教室包括多媒体课室、计算机实训室及各类专业实训室,配备与专业教学及实训所需要的相关设施设备,同时制定严格的实训室管理规定及安全操作规则。
2.校内实训室
实训实习环境要具有真实性或仿真性,具备实训、教学、教研等多项功能及理实一体化教学功能。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基础实训室、专项实训室和综合实训室,要建设一批一体化实训室,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实训设备配置应不低于以下标准,主要设施设备的数量按照标准班配置。学校应根据本专业学生人数和班级数量,合理增加实训设备数量和工位数量,以满足教学要求。
目前校内已有一个实训基地数,实训基地包括灭火器、消防水带、假人、单车等组成。
3.校外实习基地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本专业技术发展的特点,应在企业建立两类校外实训基地:一类是以专业认知和参观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反映目前专业(技能)方向新技术、能同时接纳较多学生实习,并能为新生入学教育和认识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条件;另一类是以社会实践及学生顶岗实习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专业技能训练的工作岗位,并能保证有效工作时间,校外实训基地能与学校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课程标准,按进程组织管理实习进程,同时,学校应有健全的校内校外实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帮助和组织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注重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利用声像教材或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新的教学资料,充实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利用投影、多媒体、幻灯、CAI课件等现代手段教学,使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计算机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得以较广泛应用。并借助应急救援实训基地,采用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要校内校外评价结合,学业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学生、教师、家长、企业、社会广泛参与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过程性评价为导向,将学生日常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知识技能运用纳入评价范围,形成日常学业水平测试、技能抽查等学业评价为主、期末考试考查为辅的过程性学业评价体系;以职业资格鉴定基础,将学业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允许用职业资格证或技能等级证替代一定的专业课程成绩或学分;以企业职业岗位标准为参考依据,形成学校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环节的评价机制。要结合专业教学实际,确定期末考试考查课程,按学业成绩管理统一规定,制定各门课程成绩评价标准。
1.对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
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要求,把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针对专业特点,制定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评价细则,广泛吸收行业、企业特别是用人单位参与评价,逐步建立第三方评价,专业教学质量要把课程评价作为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建全人才方案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和完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和发布。
2.对教师的评价
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把师德师风、专业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要采取学生评教、教师互评、行业企业评价、学校和专业评价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和方式。把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绩效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3.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主体
以教师评价为主,广泛吸收就业单位、合作企业、社区、家长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建立多方共同参与评价的开放式综合评价制度。
评价方法。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要把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单项项目完成情况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改革评价方法,逐步建立以学生作品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3)评价内容。
①思想品德与职业素养。
依据国家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学校制定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思想品德评价方案与细则》;依据行业规范与岗位要求,制定《职业素养评价方案与细则》,把职业素养评价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②专业知识与技能。
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校专业教学特点,制定具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评价细则。
③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教学大纲、教育厅颁布的公共课教学指导方案,制定公共课教学质量评价细则。积极探索人文素质综合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五)教学内容补充与更新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调整和更新有关教学内容。根据行业技术发展和岗位变化的要求,及时调整、更新和补充专业教学内容。引进吸收国际通用的技术与标准,适时调整、更新和补充专业教学内容。
(六)师资配备
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现有教师到高校进修、下企业挂职锻炼、技术服务,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技术人员等多种形式,强化双师结构队伍建设,建设以“技术专家”领军、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一支由4-6名专任专业教师为主组成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在现有教师中选拔1名具备高素质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多方面提高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建设和管理能力,安排专业带头人省级、国家级培训,学习先进的职教理论、专业建设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使其具备带领教学团队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能力。落实专业带头人下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在产学结合过程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骨干教师培养
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创办教师工作室等多种渠道培养提高业务水平,使骨干教师队伍成为课程建设、技术服务及产学研结合的主力军。
3.兼职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聘用
从区域内应急救援相关企业中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通过教学理论学习等岗前培训以及配备骨干教师进行教学方法辅导,加强专兼教师的融合,建立一支能在课程教学、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科研和技术服务中发挥作用的兼职教师团队。聘请2名以上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固定的消防技术能手担任校内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教学任务,形成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
(七)教学管理
1.质量管理
学校通过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来保障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师资、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进而保证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过程管理
即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质量管理
即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3)教学监控管理
将教学监控分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过程监控,找出反映教学质量的资料和数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存在问题的建议,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2.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学校应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为教学教研工作提供重要的教学信息资源。教学档案主要包括教学文书档案、教学业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等。学校应对教学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做出规定,由专人负责管理,使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能更好地为教学教研服务。
3.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1)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统筹管理全校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
(2)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要以促进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教研活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校企合作等途径,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九、毕业要求
(一)符合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二)思想品德评价合格;
(三)修满规定学时学分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
(四)顶岗实习和实训实践考核合格;
(五)毕业考试成绩合格;
(六)符合学校其它的有关毕业要求。
十、附录
下附教学进程安排表及变更审批表。
表一
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进度安排表
表二
应急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变更审批表
表三:
应急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意见表

表一
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进度安排表

课 程 类 别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理论
学时

实训
学时 各学期周数、学时数分配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公 共 基 础 课 必 修 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5 36 36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2.5 36 36
2
哲学与人生 2.5 36 36
2

    职业道德与法治 2.5 36  36  
            2       
    语文  11  180 180     2   2   2   

2
2
数学 11 180 180 2 2 2
2
2
英语 11 180 180 2 2 2
2
2
信息技术 1 18 6 12 1

    体育与健康   1   18  6   12  1           


    历史  2.5 36  36  
1   

1
公共艺术(音乐/美术) 1 18 10
8 1

    化学  1   18  18  

1
物理
1 18 18

1

    公共基础课小计 

50.5
810
778
32
13
11
8
9 0
6
选 修 课 劳动教育
2.5
36

36
1
1

    职业素养    2.5 36  20  

16 1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18
18

1
0

    公共选修课小计 

6
90
38
52
3
1
1
0
0
0

专 业 技 能 课 专 业 核 心 课 程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7 108 60
48
2

4
应急救援装备 8 126 46
80

3   

2
2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演练 7 108 38 70
2 4

    应急救援法律法规    8   126 100 26  2   

2

3
现代应急管理技术与系统 7 108 30 78 4 2 2
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
10 162 60
102
3 2
2

2
消防安全与救援知识
9
144
60
84

4

4
专业核心课小计 56 882.
394
488 11 6 8
12 0
18
专 业 课 消防演练
9
144
30
114
4
2
2
体能训练 7 108 48 60 2 2 2
军事演练 9 144 40 104 2
4
2
专业课小计 25 396 118 278 0 6 8 2 0 6
专 业 选 修 课 应急救护
4.5
72
30
42
4

    生命安全与救援 4.5 72  30  42              4       
    专业选修课小计 9   144 60  84  0   4   0   4   0   0

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
认识实习
30
480

4   

岗位实习
30
480
16
4
合计 60
960 20 4

表二

应急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变更审批表
专业系/部: 专业:
原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情况 变更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情况
变更类型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开设学期 学时 周学时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开设学期 学时 周学时

变更原因

申请人签字(签章): 日期: 年 月 日
专业系/部意见
负责人签字(签章): 日期: 年 月 日
教务科意见
负责人签字(签章): 日期: 年 月 日
分管领导
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签章): 日期: 年 月 日
校党总支会议
审核意见

签字(签章): 日期: 年 月 日
备注:
1.本表审批后一式三份,所在专业系/部、教务科、党支部各留存一份。
2.变更类型一栏填写:“增设”、“取消”、“变更学期”、“增加、减少学时”等。
表三
应急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意见表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学历层次 中职 专业系/部
专业建设指导
委员会
审核意见

专委会代表签字:
专业系/部负责人
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教务科负责人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分管副校长
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校长审核
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党总支会议
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